觀點提要:
1、展望2030年和2060年,核電在推進能源革命、建設能源強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2、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部署現役核電機組熱電聯供和小型堆核能綜合利用示范,并取得積極進展。
3、堅持最嚴標準規劃審批、最高質量工程建設、最嚴要求運行管理、最嚴措施強化監管,組織實施新一輪核電行業安全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落實核電安全質量責任,進一步提高核電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水平,確保核電安全萬無一失。
2021年,我國核電行業無論在自身發展還是國際合作方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穩健進步的同時,我國持續提升核電安全保障標準,持續開展核電機組安全改造,持續保持良好安全紀錄,主要運行指標保持國際前列。近年來,核能發電在電力結構中所占比例也穩步上升,并朝著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生活和工業領域綜合發展。
2022年,我國核電行業發展有哪些著力點?國家能源局將如何協調和規劃核電行業中持續推進科學技術創新與堅定守牢生產建設安全底線之間的關系?核電綜合利用未來又將迎來哪些新機遇?近日,中能傳媒記者就上述問題獨家專訪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曾亞川。
中能傳媒:近年來,我國核電技術取得了哪些標志性突破?未來發展的著力點是什么?
曾亞川:首先,在引進先進經驗基礎上,我們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三代核電技術開發,核電整體技術水平已相當成熟;完成全球首個四代堆商用示范工程的研發、設計、調試等,成功實現并網發電,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其次,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持續促進創新。完成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管道等關鍵核心設備的研制,使核電大型鍛件實現從300噸級鋼錠提高至600噸級以上,690傳熱管、核級鋯材等研制成功并實現批量供貨,核電產業鏈供應鏈保障能力水平持續提升。
作為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表現亮眼。2020年10月,“華龍一號”獲頒歐洲用戶要求組織(EUR)認證證書,表明“華龍一號”與EUR要求最新版(E版)具有高度符合性。今年2月,英國核監管辦公室(ONR)和環境署(EA)聯合宣布,確認“華龍一號”通過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并頒發設計認可確認(DAC)和設計可接受性聲明(SoDA)證書,這也是我國核電技術取得國際頂尖標準認證的里程碑式突破。
目前,“華龍一號”已經實現批量化建設,國內已有2臺投入商運,在建10臺。與此同時,成功實現了“華龍一號”技術出口,海外機組在運2臺。未來,我們將在核電總體安全規劃的大前提下,有序按規劃啟動新機組建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
中能傳媒:目前我國核電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如何?
曾亞川:我國核電事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始終貫徹安全第一方針,取得了較好的業績,是全球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電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核電安全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一是核電運行安全狀況良好。我國核電機組已累計安全運行超過450堆年(一座核反應堆運行一年),從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2級及以上運行事件或事故。近5年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性能指標統計顯示,我國核電運行指標80%處于中值以上,70%達到先進值,且呈持續提升趨勢。
二是運行和在建機組全面完成了福島后安全改造。我國核電從起步之初就采用當時世界成熟的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技術和最新的設備,本質安全水平較高。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按照國務院部署,對全國所有核電廠進行了全面安全檢查,發布了《福島核事故后核電廠改進行動通用技術要求》,對運行核電廠提出10項、在建核電廠提出14項安全改進要求,包括防洪、防臺風天氣、增加應急移動電源、增設冷卻水源等,相關改造工作全面完成,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核電安全水平。
三是采用最高安全標準建設核電。按照多重屏障、縱深防御的理念,嚴格管理核電站選址、設計、建設、運行等全生命周期活動,確保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四是核電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逗税踩ā奉C布實施,以法律形式貫徹落實安全第一方針,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核電安全監管體系和責任體系。我國核安保突發事件應對和核應急響應能力不斷提高。
中能傳媒:結合“十四五”規劃及相關中長期部署,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核電在安全發展方面有何部署?
曾亞川: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為新時代我國核電發展指明了方向。展望2030年和2060年,核電在推進能源革命、建設能源強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將發揮更大作用。核電安全責任大于天,不容有絲毫閃失。隨著核電規模增長,安全保障的要求不斷提高,安全管理任重道遠,必須從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核電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始終將確保安全放在核電工作的第一位。
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堅持最嚴標準規劃審批、最高質量工程建設、最嚴要求運行管理、最嚴措施強化監管,組織實施新一輪核電行業安全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落實核電安全質量責任,進一步提高核電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水平,確保核電安全萬無一失。